[報導] 創造視障新職種 穿越黑暗看見光


【報導/政大NPO-EMBA平台 特約記者楊培青】

攝影/政大NPO-EMBA平台
視障者在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是明眼人的數倍;在就業機會方面,視障者的處境也可說是弱勢中的弱勢。為視障者開發職種及培養工作能力,一直是社會福利服務關注的面向。十一月,政大NPO公益論壇邀請黑暗對話社企創辦人謝邦俊及台灣視覺希望協會理事長甘仲維,分享他們如何將視障者的障礙,打造成「得天獨厚」的優勢,陪同視障者行過就業低谷,尋回自己的社會價值。

視障者比明眼人高明的地方,就是看不到!

想像一下,除了按摩、歌手之外,視障者通常從事哪些行業?謝邦俊在愛盲基金會董事長任內,積極為視障者創造多元的職種,2012年更成立黑暗對話社會企業,將「看不見」轉化為正向的能量,顛覆了視障者在職場上的角色。

「黑暗對話」(Dialogue in the dark,簡稱DiD)由德國社企家Andreas Heinecke於1988年創立,它的特色是設計一系列「在黑暗中進行的訓練課程」,讓人們能夠真實面對內心深處、自己看不見的盲點,進而找尋突破之道。黑暗對話以授權方式經營,目前全球黑暗對話視障培訓師,已近六千人;愛盲將其引進台灣後,全數培訓師皆由視障者擔任,創全球首例。

謝邦俊表示,愛盲從八、九年前,開始向社會企業發展,目前投資三個事業體,包括黑暗對話、多扶接送與社企一起幫。脫胎自愛盲的黑暗對話社企,讓視障者的弱勢,成為他的優勢;不單開發出全新職種,同時也改善了視障者工作環境,協助他發揮所長。「視障者比明眼人高明的地方,就是看不到!」謝邦俊說,明眼人在黑暗中會失去方向感、安全感,但視障者除視覺外,其他感官能力更加敏銳,再經定向訓練後,反而能夠駕馭黑暗,成為明眼人的「導師」。

黑暗對話讓視障者證明自己有正向功能

黑暗對話是在有限的時空裡,讓正常人暫時失能,體驗一段眼盲的時光,由視障培訓師帶領、幫助參加者,在黑暗中摸索。這樣的設計,一方面讓視障者證明自己仍有正向功能,展現本身的生命價值,同時讓明眼人學習、領悟個人的恐懼源頭,珍惜當下的幸福。

謝邦俊說,黑暗對話培訓師的養成,大約需要六天;除了課程學習外,他必須從場邊觀摩到擔任助理,待逐漸掌控整場狀況後,才由助理培訓師,升格為主要培訓師。通過認證的培訓師,若有需要,可相互支援分派到其他國家,因此黑暗對話的夥伴,無一不是值得敬佩的生命勇士。

黑暗對話除工作坊之外,也規劃了一座實境體驗館,設計許多生活場景,譬如馬路、公車站、十字路口、捷運站、市場等,讓民眾在黑暗中探險,體驗到最後,許多參與者驚呼,「看不見」的生活與他們之前的想像,截然不同。

謝邦俊:社企可接受公資源,但不可過度依靠

謝邦俊指出,愛盲早在十五年前,就決定逐年降低對公部門的依賴,「它的底線是10%」,也就是說,年度總預算中,來自於公部門的經費不得超過10%。主要考量有二:首先,公部門的資源不確定性高,今年有,明年可能拿不到。其次,公有資源基於分配性考量,申請的機構不見得每年獲得補助,可能導致正在進行的社會福利服務無預警中斷。

因此,愛盲發展了一套準則,也就是「務必要做的、責無旁貸的,絕不使用公資源來支應」。所有持續性服務,愛盲都自己找錢,不依賴公部門,「但若政府堅持讓我們來著手規劃,那就不推辭地接受」。

「從社會企業的角度,可以申請公資源,但必須有所考量。」謝邦俊是這樣形容的:一杯水用來解渴,才有力氣走長遠的路,則這水可接受;但這水要是用來維持生命,那就得考慮了。若無能力找到其他水源,光靠公資源的這杯水,社會企業可能推動不下去。所以,由公資源支應經費之時,必須深思慎選,雖可接受公資源支應,但絕對不養成習慣,更不可過度依靠。

設計I-Aim APP 甘仲維:我不需想像,我就是使用者!

攝影/政大NPO-EMBA平台
二十八歲罹患急性青光眼而失明的甘仲維,目前在資策會從事關懷科技的研發,他與朋友共同成立台灣視覺希望協會,目的也是希望為障礙者創造新的就業機會、新的生活情境。一方面,他以「墨鏡哥」自稱,宣導視力保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他也運用自己的資訊管理專業,推動視障者友善的網路瀏覽環境,協助相同的視障朋友,重新建構生活的主控權,也找回生活的自主權。

甘仲維的口頭禪是「我不需要想像,因為我就是使用者!」他喜歡以「障礙使用者」來看待每位障礙者的障礙類別,也藉此思忖如何創新設計。例如甫開發完成的I-Aim APP,目的即是促成資訊無障礙與弱勢工作的平權。

他指出,I-AIM APP就是眼睛代理人機制,協助天生視覺障礙、低視能、中途失明、高齡視力退化者,辨識空間及物品。視障者可透過網路連線,與代理人視訊對話,或者是上傳照片後,進行語音對話,像是提供打扮化妝、衣服穿搭的建議,或協助尋找東西、辨識空間環境、代讀產品使用說明等。甘仲維強調,兼具功能性「即時協助」與情感性「陪伴力量」的I-AIM APP,操作非常簡單,只要三顆按鈕,搭配語音報讀服務即可使用,「一開手機,語音助手就會發出聲音,導引視障朋友完成操作」。

一個應用程式 雙重社會價值

I-AIM APP的願景有二,一是提供非視障的障礙者工作機會,擔任語音報讀員;二是藉由科技的運用,陪伴並解決視障者日常問題。他強調,自己可以努力的部分是反覆測試校正,不斷修調,讓APP介面更容易上手、反應度靈敏,儘量排除不同視覺障礙狀況、不同教育程度使用者的進入門檻。畢竟,視障者的生活需求不同,他希望在任何對視力有需求的地方,I-AIM APP都能隨時介入,提供可及、好用、安全的服務。

同時,甘仲維說明,非視障者的障礙人士,經培訓後,可以在I-AIM APP的另一端擔任口述影像專員,「這樣一來,他們居家即能工作,還能幫助另一個家庭裡的視障者,建立弱勢族群互助生態圈。」

I-AIM APP目前已經開始進行小規模的社群試用,反應良好。甘仲維期待號召更多資源、人才,讓運作模式更加完整化,也有機會擴大規模,推廣給更多障礙使用者應用。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