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送餐送藥送關懷 安心「宅老」不是夢

【報導/政大NPO-EMBA平台 特約記者楊培青】

當父母老了,而我們又忙於工作分身乏術之際,如何讓他們的身心靈獲得妥善照顧,實在是刻不容緩的事情。面對台灣老化指數直線上升,NPO公益論壇本季「人生下一站」系列主題,邀請屏東縣躍愛全人關懷協會發起人邱馨梅及台灣健康宅配iHealth營運長陳文志,分享他們如何達成「關懷快熱送」的工程。陳文志說,關鍵是要把創新服務做對、做好,追求獨立穩定的營運,才能創造長遠的效益。

圖片來源/政大NPO-EMBA平台
人需要愛,返鄉青年想要給愛

邱馨梅表示,「躍愛」成立八年,當初是一群孤兒、單親、貧窮背景的返鄉年輕人共同發起,他們信仰基督,相信每個人都需要愛,透過實際的關懷行動,將上帝的愛,散播給需要的人。所以,大家合力成立了躍愛之家,義務提供屏東市弱勢家庭兒童課後輔導,為台灣最南端的偏鄉,灌注一股暖流。

「我也歷經青少年時期迷惘、困苦的階段,對有著相同處境的孩子們,特別感同身受!」邱馨梅說,原本自己仿若無根浮萍,直到信靠主耶穌後,人生開始轉了大彎,投身公益服務。為了照顧課輔班弱勢小朋友,她每天待在躍愛熱烘烘的廚房,揮汗張羅大夥的餐盒;課輔班的菜金錢及點心費成本,每月高達一、二萬元,除了補助之外,不足部分則由會員或教友愛心奉獻。

轉型社企,躍愛便當傳熱送愛

邱馨梅常在需要愛的人身上,看見更多服務的缺口。躍愛因課輔班的運作,發現小朋友的用餐需求,於是著手照顧起孩童的伙食。不僅如此,躍愛更進一步觀察、意識到社區高齡長輩也需要健康飲食,遂即撰寫計畫,爭取多項經費,為獨居長者製作、遞送餐食,同時開放躍愛的場地,歡迎有用餐需求的長輩自行前來用餐,一路做下來也已屆六年。

後來,躍愛累積多年的送餐經驗後,開始思考將服務做好、做大的可行性。在政大NPO-EMBA平台的協助下,引進知名餐飲集團的能量,指導建立中央廚房、標準作業流程,正式經營起「躍愛廚房」公益便當餐廳。邱馨梅指出,躍愛廚房除了期初周轉金由躍愛協會支持外,其他開銷全是自負盈虧,一個便當六十元,所得全數投入長輩公益送餐,目前已能收支平衡。

邱馨梅最感欣慰的是,躍愛第一年輔導的學生,現在已經念大學了,有人甚至以「社工系」為首要志願,希望未來也能從事社會公益的工作,將「躍愛」的傳愛關懷的精神,繼續綿延下去。

宅配送藥,落實藥師真實使命

台灣健康宅配iHealth營運長陳文志本身是一位藥師。在以往的工作中,他發現藥師的價值--傳遞正確用藥知識、為病患藥品安全把關等,沒有機會發揮,「大家只覺得我們是配藥的,或賣藥的」。他想提供有別於傳統藥局的服務,因此發展出「宅配送藥」,讓藥師親自送藥到病患家裡。
圖片來源/政大NPO-EMBA平台

陳文志指出,對高齡、行動不便的人而言,「不用住到多遠,只要家在二樓、沒有電梯,對他們來說就是偏鄉了」,如果無法就近取藥,就必須千山萬水跑一趟市區,除了舟車不便,對個人用藥安全也存著潛在的危機。而宅配送藥,只要民眾打電話、傳真,甚或將慢性病處方箋拍照Line給iHealth,就可以要求藥師送藥到指定地址。陳志文說,他們會百分之百遵照處方箋的指定配送藥品,並在系統中登錄相關資訊,在藥物吃完的前幾天,將下個月的份量送達患者家中。

化解質疑,深夜宅配建立信任

「iHealth面臨最大的困難,是別人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陳文志指出,由於宅配的是慢性病處方箋用藥,營收從健保給付而來,所以iHealth不會向民眾收取費用。然而,不收錢的宅配服務,反而讓很多人懷疑他們是否為詐騙集團?他說曾有一次,孩子因為擔心需要用藥的父親不識字,被送藥到府的藥師拐騙,還特別約了半夜十一點、他晚班結束後,由他回家來簽收。後來瞭解iHealth是正派營業,彼此才建立了良好的互動。

iHealth藥師專業的到宅服務,逐漸讓患者及家屬產生信任感。陳文志表示,民眾開始會主動諮詢,而藥師透過面對面互動,也能即時給予用藥建議,例如協助釐清不同醫院藥物是否相互排斥、幫忙建立對於保健食品的使用認知,或改善藥物儲存的方式。

面對高齡化社會的衝擊,陳文志說,人老了,不一定能走出家門,但這些長輩同樣有用餐、取藥的需求。iHealth的藥師就是想走出藥局、進入社區,以高度的敏感及耐心,與病患溝通,從醫療、營養,到居家關懷照顧,都是可以開拓的工作,幫助建構台灣長照優良的品質。

然而,再好的初心,也得經受現實的考驗。陳文志說,Health一開始就不希望依賴政府的補助,追求獨立自主營運。他覺得「過去NPO有點像老爺車,不知是否走得動,需要有人幫忙推一把,一旦發動了、上路了,就要想辦自負盈虧,甚至轉型成社會企業,靠自己的能力走順、走長遠,可以慢慢償還之前的借貸或周轉,也可以開始有更好的效益,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加入。」陳文志強調,政府的資源是推手,可以加速社會企業的成功,但是絕對不能一直依賴它;「是不是所謂的社企不重要,要不要立法管理或定位社企也不重要,只要堅持做對、做好,任何工作都會帶出它的社會價值!」

留言